北京安貞醫院南充醫院:11歲“折翼天使”重獲“掌”控力 川東北最小年齡游離皮瓣移植手功能重建術點亮夢想星光
當11歲的小怡(化名)用重新伸展的左手拿起課本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南充醫院·南充市中心醫院(簡稱:北京安貞醫院南充醫院)燒傷整形美容外科病房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一遲到了9年的簡單動作,是科室團隊10小時精密手術與1個月康復守護的成果。作為川東北年齡最小的游離皮瓣移植患兒,小怡嚴重攣縮的手腕終于掙脫燙傷瘢痕的桎梏,實現了從畸形僵硬到自主抓握的奇跡轉變。
童年之殤
“凍結”9年的手腕
2歲時一場意外燙傷,在小怡左腕留下厚重的鎧甲樣瘢痕。逐年加重的攣縮使腕關節呈反向彎曲畸形,背伸肌腱如生銹的琴弦般縮短僵直。9年來,小怡的左手無法彎曲,無法拿東西,連最簡單的抬手動作都成為奢望。畸形的手,讓小怡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被自卑的陰影籠罩著,臉上看不到明媚的笑容。
極限修復
血管、肌腱、皮瓣的三重救贖
面對小怡的復雜病情,燒傷整形美容外科團隊多次開展深入討論,最終決定勇闖兒童顯微外科的“禁區”,為小怡實施左手腕部瘢痕切除松解術、左手背伸肌腱延長重建術、右側股前外側皮瓣游離移植修復術。
首先,實施瘢痕矩陣清除術,徹底切除瘢痕組織,精細剝離粘連部位,為后續重建奠定基礎;
隨后,進行肌腱重建:對8根肌腱實施如鋼琴調弦般的精準延長與復位;最后,采用活體皮瓣拼圖技術,通過分葉式游離皮瓣移植,一次性覆蓋腕部創面并修復供區,同時運用美容縫合最大限度降低二次損傷,保證術后美觀。
術前,科室顯微手術團隊成員劉強、黃清江、岳鳳文、石偉天等,進行了嚴謹巧妙的設計。團隊運用特制的兒童固定器以及術中精準麻醉管理、皮瓣血運實時監測等,護航這場與時間較量的高難度手術。
運用特制兒童固定器、精準麻醉管理、術中皮瓣血運實時監測等,護航這場與時間較量的高難度手術。
術中,團隊與麻醉團隊緊密配合、細致操作,主刀醫生劉強在僅有頭發絲1/3細的血管間穿針引線,借助顯微鏡完成超顯微血管吻合,并成功游離皮瓣移植,完美覆蓋腕部、修復供區。經過10多個小時的奮戰,手術圓滿成功。當移植皮瓣在小怡腕部逐漸恢復紅潤時,手術室內響起激動人心的歡呼。
順利康復
她重獲“掌”控人生的力量
術后72小時,小怡平穩度過血管危象期。康復醫學科康復治療師早期介入,為其制定個體化康復訓練方案,護理團隊精心護理,2周后皮瓣完全成活。
出院時,小怡的手腕活動度恢復60%,抓握力達同齡人70%。“現在她能自己拿常用東西了!”母親欣慰地展示女兒筆下的彩虹——那只曾經蜷曲的小手,如今擁有了“掌”控人生的力量。
現在,小怡仍需定期到醫院做康復治療。“經過治療,小怡的手腕活動度和抓握力還將進一步恢復,有望達到正常水平。”劉強介紹。
破局而立
突破技術極限創造更多奇跡
“此例手術突破了三大技術極限。”劉強介紹:患兒年齡小,血管極為纖細、脆弱且易發生痙攣,對吻合技術提出極高要求;手部肌腱需進行多維度精細重建,必須在恢復結構的同時精準平衡肌力,否則將影響遠期功能;所用分葉皮瓣需從有限的供區精確切取,實現功能與外觀的完美修復,同時要求供區“零犧牲”,對患兒未來生長發育的影響降至最低。
劉強表示,此次成功的實踐為低齡患者功能性重建探索出了一套更為安全、高效的手術模式。“我們希望用技術傳遞溫度,讓每一個折翼的小天使都能自由觸摸天空。”他說。
燒傷整形美容外科主任蔣婷介紹:科室常規開展手外傷、斷指再植、肌腱/神經/血管損傷修復、手部皮膚撕脫傷修復、手部急慢性創面修復、手部瘢痕畸形功能重建與顯微修復等。在修復手部創傷及畸形時,科室關注功能重建的同時,也關注外形的恢復,真正做到美與功能并存,幫助每一位患者重拾新希望,奔赴美好未來。(供稿方:北京安貞醫院南充醫院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