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蒼縣中醫醫院針灸主治中醫師李晨依:針起病痛消,藥到安康至
在對口支援的基層醫療一線,總有一個身影在診室與治療床間穿梭:手中銀針輕捻,能解頸肩腰腿痛的困擾;案頭藥方細酌,可調內科雜病的根基。她就是針灸主治中醫師李晨依,以“傳承中醫精髓,守護一方安康”為初心,帶著針藥并舉的特色診療技術,為當地百姓筑起一道充滿中醫溫度的健康屏障。
針藥協同,巧解常見病痛難題
頸肩腰腿痛是基層群眾的“老毛病”,久坐勞作、寒濕侵襲讓疼痛反復糾纏,影響著日常生計。面對這類病癥,李晨依堅持“針灸通經、中藥調本”的協同思路:針刺時精準選取督脈、膀胱經等關鍵穴位,運用“動氣針法”“平衡針法”快速緩解局部痙攣、疏通阻滯經絡,再配合艾灸溫通散寒,讓酸痛僵硬在銀針與艾絨的溫熱中漸漸消散;與此同時,她結合患者體質辨證遣方,或是用獨活寄生湯補肝腎、強筋骨,或是以身痛逐瘀湯化瘀通絡,讓“針到痛減”的即時效果與“藥助病除”的長效調理形成合力,從根源上減少復發。
對于內科雜病,她則秉持中醫“整體觀”與“辨證施治”的智慧。遇到脾胃虛弱導致的慢性腹瀉、腹脹,便以針灸調節脾胃功能,搭配健脾益氣的中藥湯劑;碰上肺氣不宣引發的反復咳嗽,就用針刺宣通肺氣,輔以化痰止咳的方藥,通過“針藥同調”實現標本兼顧,讓許多深受內科雜病困擾的患者重獲舒適。
多法并舉,為面癱患者搶回“面子”
面癱發病急、影響大,若治療不及時,很可能留下口角歪斜的后遺癥,讓患者陷入自卑。李晨依深知這一點,她針對面癱不同時期,摸索出一套精準有效的治療方案:發病72小時內,采用“輕刺淺針”的手法,選取翳風、地倉、合谷等穴位,避免過度刺激加重病情;進入后遺癥期,則改用穴位注射聯合放血療法等多種手段,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同時,配合中藥“牽正散”加減,祛風散寒、化痰通絡,兼顧“祛邪不傷正”的原則。
有位中年患者突發面癱,左側面部僵硬、無法閉眼鼓腮,急得茶飯不思。李晨依為他制定了個性化方案,先以輕針緩解急性期癥狀,后期結合穴位注射與中藥調理。一個月后,患者面部功能基本恢復,復診時緊緊握住她的手:“李醫生,是你讓我重新敢抬頭看人了!”
穴位埋線,開辟健康減壓新路徑
肥胖不僅影響體態,更易誘發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綜合征。李晨依基于中醫“脾虛濕盛”“經絡瘀阻”的理論,將穴位埋線技術帶到該院,為肥胖患者定制健康管理方案:選取中脘、足三里、天樞等穴位,將可吸收線埋入皮下,通過持續刺激經絡,調節脾胃功能、促進代謝;同時,結合患者體質給出飲食指導,比如推薦健脾祛濕的雜糧粥、叮囑少食生冷油膩,讓患者在“不節食、少反彈”的前提下實現健康減重。
一位年輕姑娘因肥胖困擾多年,嘗試多種方法效果不佳。李晨依為她進行穴位埋線,并制定飲食計劃,三個月后姑娘減重10斤,氣色也明顯好轉:“以前總覺得減肥要餓肚子,沒想到中醫方法這么輕松!”
扎根基層支援,讓中醫之花綻放在基層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李晨依在支援工作中常說的話。她深知,支援的意義不僅是為當地患者治病,更要讓中醫適宜技術在這里扎根生長。因此,在接診之余,她總會抽出時間帶教當地基層醫生,手把手示范針灸操作規范,詳解中藥配伍技巧,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出來;她還多次開展科普講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針灸為什么能治病”“中藥調理有哪些講究”,讓更多群眾了解中醫、信任中醫。
從頸腰椎的疼痛緩解到內科雜病的調理,從面癱的康復到肥胖的管理,李晨依用一根根銀針、一張張藥方,詮釋著中醫的生命力與支援工作的價值。在基層醫療的舞臺上,她始終堅守初心:讓優質的中醫資源“沉下去”,讓百姓的健康獲得感“提上來”,用針藥并舉的力量,守護一方百姓的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