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包公司”減資逃債,執行干警一追到底
“謝謝!我看到你的消息太激動了!你們辛苦了!”遠在老家的申請人李某通過微信發來消息,字里行間滿是激動。這位年近六旬的外地務工者,在拿到20余萬元工傷賠償款的那一刻,終于卸下了久壓在心頭的重擔。這場跨越地域的執行攻堅戰,見證著法院為群眾兌現勝訴權益的執著。
時間回溯到一年前,李某在某公司工地務工時不幸受傷,腰椎骨折,經仲裁裁決,該公司需向其支付20余萬元工傷賠償款。然而,裁決生效后,某公司遲遲不履行義務。李某無奈之下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法官接手案件后,迅速對被執行人公司展開調查,結果令人揪心:這家公司竟是一家“皮包公司”,名下既無任何財產,也無實地辦公地點,執行工作陷入僵局。執行人李某身心俱疲,一度對拿到賠償款失去希望。
但執行法官并未放棄。在梳理工商登記檔案時,執行法官接連發現兩個關鍵問題:一是該公司在作出公司減資決議后未通知申請執行人便將注冊資本從1000萬元減至10萬元,明顯系惡意逃避債務、規避執行;二是深入核查后發現,該公司股東并未足額繳納出資,存在出資不實的情況。執行法官依法告知申請人李某可申請追加公司股東為被執行人。
經執行異議程序審查,法院依法裁定追加該公司股東為被執行人。可新的難題接踵而至——股東賬戶僅有5萬余元,遠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執行法官沒有放棄,再次啟程前往成都,對股東名下資產進行深入排查。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在成華區查到該股東名下有一套房產,當即依法對房屋進行查封。
“你不僅出資不實,還惡意減資逃債,拒不履行將面臨更嚴重的法律后果。”執行法官向該股東釋法明理,既點明其出資不到位的責任,也講清規避執行將面臨的懲戒。最終,股東在強大的執行威懾下,主動將全部案款履行到位。
從“皮包公司”的百般規避,到股東的最終履行,這場執行攻堅戰的背后,是執行法官對“認繳不實繳”“減資逃債務”等亂象的堅決打擊。古藺縣法院將持續加大執行力度,嚴厲打擊規避執行、抗拒執行行為,用實際行動維護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讓公平正義可知、可感、可觸。(供稿方:古藺縣法院潘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