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縣法院 ?執結一起跨越十年的交通事故賠償案
近日,一起歷時十年的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賠償案,在古藺縣法院幾任執行法官的接力下,終于畫上圓滿句號。這起案件的執結,不僅為受害者家屬帶來慰藉,也彰顯了人民法院“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堅定信念。
悲劇突發,賠償之路陷入僵局
十年前的初夏,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奪走了姜老太太的生命,也擊碎了一個普通家庭的平靜生活。經認定事故原因為張某因失誤操作拖拉機推土,致使電線杠倒塌并砸中姜某,經搶救無效死亡。雙方訴至法院,經法院審理依法判決被告張某向姜老太太的家屬賠償十七萬余元。然而判決生效后,張某并未主動履行其賠償義務,面對巨大的悲痛和經濟上的困境,受害者家屬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道阻且長,執行攻堅步履維艱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承辦法官立即對張某的財產情況進行全面調查。但執行過程遠比預想的更為曲折,張某名下并無可供執行的銀行存款、車輛、房產等顯性財產,其本人也在事故發生后不久便離開住所,仿佛“人間蒸發”,案件執行一度陷入僵局。
十年彈指一揮間,盡管承辦法官幾經更替,但古藺縣法院從未放棄過對此案的執行。每一位經辦人都接過沉甸甸的責任,將受害人家屬的期盼牢記于心。十年間,執行法官多次前往張某可能居住的地點走訪調查,不放過一絲線索,并將張某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限制其高消費。2024年,古藺縣法院開展“終本清倉”專項執行行動,發現被執行人名下有銀行存款,通過恢復執行強制扣劃被執行人銀行存款35800元。
柳暗花明,鍥而不舍終現轉機
“喂,你好!是古藺縣法院執行局嗎?我看到張某回老家了……”。案件十年后的一個周末,執行法官聞令而動,立即“調兵遣將”,前往被執行人所在地。面對執行法官,張某態度囂張拒不配合。法官當場對其進行嚴厲批評,依法傳喚至古藺縣法院接受問詢。通過對張某近幾年的生活、工作情況的調查以及查詢其微信銀行流水情況,作為被執行人的張某每年都有大額的收支流水,但是玩起“躲貓貓”的套路,拒不履行,最終,法院決定予張某拘留十五日的懲戒。
在司法拘留懲戒的震懾下,張某在被拘留的第二天主動聯系執行法官,表示已經認識到錯誤,愿意積極配合執行對受害者家屬進行賠償。
案結事了,司法溫情撫慰人心
隨后,執行法官聯系受害者家屬前往法院,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就最終履行賠償金額達成一致,由張某賠償受害者家屬108000元后本案即視為履行完畢,扣除已執行到位的35800元,扣劃張某銀行存款12200元,剩余60000元張某當場支付。張某誠懇地向被害人家屬道歉,古藺縣法院依法提前解除對張某的拘留。
當執行法官將執行案款交到姜老太太家屬手中時,作為申請人的他們紅了眼眶:“十年了……我們真的沒想到堅持了十年,終于能告慰母親,感謝法官一直沒有忘記我們.......”。這一刻,遲到了十年的道歉,十年的堅守與等待,化作受害者家屬眼中的淚水與釋然的神情。
久久為功,彰顯司法正義與力量
該案的執結,是古藺縣法院踐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的生動寫照;是古藺縣法院保障“當事人實現勝訴判決,不讓判決文書淪為一紙空文”初心的堅守。充分展現了執行工作的艱辛與復雜,更體現執行干警不畏艱難、永不放棄的執著精神和為民情懷,以實際行動捍衛法律尊嚴,守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供稿方:古藺縣法院彭飛、呂圣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