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蓬安:人大代表履職有精度更有溫度
金秋時節,四川南充蓬安大地處處涌動著發展的活力。在金溪鎮濱河街,金溪大橋建設工地上機器轟鳴;縣城相如文化公園周邊,新施劃的潮汐停車位有序排開;政務服務大廳里,“高效辦成一件事”窗口前秩序井然……這一幅幅生動畫面,正是蓬安縣人大代表履職為民的成效寫照。
聽民聲 促進民生項目從“盼”到“建”
8月25日,金溪大橋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施工人員正進行打樁、焊接等作業,多臺大型機械設備協同運作。
“金溪大橋全長80米,橋面寬9米,采用3跨預制T梁結構,設計荷載為三級公路標準。項目建成后,將極大緩解金溪鎮場鎮交通壓力,改善平頭鄉、鮮店鄉及金溪鎮等沿線8萬余群眾的出行條件。”施工現場負責人說。
“多虧了姚代表,長期困擾大家的交通問題終于要解決了!”金溪鎮居民李大爺說。他口中的姚代表,就是蓬安縣人大代表、金溪鎮唐家壩村黨支部書記姚黎明。
“鋼筋間距要嚴格按照標準來,事關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一點都不能馬虎!”作為群眾推選的項目質量監督員,姚黎明一邊用卷尺比量著鋼筋的間距,一邊告誡施工人員。
據了解,金溪鎮位于嘉陵江畔,地勢狹窄,主街寬度僅10米左右,僅靠一座大石橋與平頭鄉、鮮店鄉相連,交通壓力大。每逢節假日或趕集日,街上車輛、行人擁擠不堪,不僅影響出行,更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因此,姚黎明多次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走訪居民、商戶和司機,詳細記錄交通流量和擁堵情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他在縣人代會上提交了《關于在金溪鎮濱河街修建大橋以緩解交通壓力的議案》,并提出了修建的具體方案。該建議得到了蓬安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經過該縣交通局、金溪鎮黨委政府多方努力,金溪大橋項目于今年正式啟動,預計明年春節前實現通車。
從群眾期盼到代表建言,從圖紙規劃到開工建設,金溪大橋的誕生,生動詮釋了人大代表為民履職的責任擔當。
破常規 建立“三同”辦理機制
2024年12月的一天,相如街道磨子西街社區會議室內氣氛熱烈。一位縣人大代表正面向50余名選民代表匯報全年履職實績。
同一時間,全縣21個鄉鎮(街道)同步開展縣鄉兩級人大代表述職評議。根據統一部署,蓬安縣人大常委會全面組織直選代表回選區、面對面接受選民監督和評議。
述職評議僅是蓬安縣人大常委會激發代表活力、強化履職實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縣人大常委會通過持續創新機制、搭建平臺、強化保障、多措并舉,充分釋放代表的履職熱情和潛能。
為改變過去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建議提出、輕辦理落實”以及“重書面建議、輕審議發言”的狀況,蓬安縣人大常委會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機制創新。2025年,縣人大常委會突破常規,首次將蓬安縣十八屆人大五次會議期間產生的124條審議發言與138件代表建議置于同等地位督辦,建立了“同標準、同要求、同質效”的“三同”辦理機制。
“審議發言和書面建議都是代表履職的重要成果,都應該得到重視。”蓬安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向峰表示。為此,縣人大常委會構建了“主任領銜+專委會跟進+代表參與”的立體督辦體系:主任會議專題聽取督辦匯報,常委會領導帶隊深入一線督查,各專委會對口跟蹤,并邀請代表全程參與督辦。
機制的創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今年上半年,蓬安縣人大代表書面建議回復率達到100%,審議發言辦結率80%以上,代表滿意率攀升至98%。“城區商圈停車難”“老舊小區改造”等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下一步,蓬安縣人大常委會將繼續健全長效工作機制,進一步激發代表履職內生動力,為譜寫基層民主新篇章注入持久活力。
強機制 推動建議從“紙面”到“地面”
近年來,蓬安縣人大常委會創新工作機制,推動代表建議從“紙面”落到“地面”,讓縣鄉人大代表的“金點子”真正轉化為惠及人民的“金果子”。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縣人大代表羅發九、周瑞珍等在調研中發現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融資服務等方面面臨困難,提出優化營商環境的建議。該建議被縣人大常委會確定為重點督辦建議后,縣政府及時出臺《環境大優化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及《蓬安縣涉企服務“綠色通道”專班運行實施方案》,工業園區組建涉企審批服務專班,將43項審批服務事項進駐園區辦理,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區”。促進30項“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實現線上線下融合辦理。涉企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66個工作日內。
“太方便了,必須點贊!”市民王先生對設置的潮汐停車位豎起大拇指。而這一便民舉措源自縣人大代表徐麟、成濤等提出的“關于在城區設立潮汐停車位”的建議。縣公安局采納代表建議,明確除全時段禁停路段外,其余路段當日19時至次日8時允許臨時停放,共增加潮汐停車位2000余個。
不僅如此,對于超時或違停的車輛,交警實行“先行提醒糾正”執法模式,在10分鐘內將車輛駛離的不予處罰。這種人性化的執法方式,贏得了群眾點贊。
在鄉村振興一線,代表建議同樣開花結果。“出租集體閑置荒地、山坪塘等45畝,增收1.8萬元;盤活閑置羊場,增收1萬元……”在新園鄉寬敞溝村,村民唐超國掰著手指頭細數村集體經濟的變化。這些變化得益于縣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行政區劃調整后閑置集體資產處理”的建議。縣農業農村局指導鎮村通過“四個一批”模式(便民服務提升一批、公益事業改建一批、集體經濟使用一批、市場運營開發一批),盤活用好村公有資產。
近年來,蓬安縣人大常委會通過完善建議督辦機制,采取“清單+臺賬+銷號”管理,開展“跟蹤問效”“回頭看”和“二次督辦”,確保代表建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從優化營商環境到改善民生福祉,從推動鄉村振興到促進社會發展,如今,蓬安處處都能感受到人大代表履職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縣人大代表們用實實在在的履職行動,詮釋著“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在現代化蓬安建設中書寫著為民履職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