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劇透!殲-10C5月23日“現身”科技活動周
最近“火出圈”的殲-10C“C位”亮相,10支創新團隊現場對話,豐富多彩的科普體驗等你打卡……5月23日,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暨蓉城科學之夜將在成都自然博物館正式開啟。主會場六大主題展區、五個分會場200余場活動將與您一道開啟全城聯動的“蓉城科學嘉年華”。
活動現場
倒計時準備!
殲-10C即將“飛”到現場
在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現場,布展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
主會場室外的C位,是一片圓形的空地,這里是留給最近“火出圈”的殲-10C(1:1模型)的地方,正在進行最后的準備?!?2日晚上,殲-10C(1:1模型)將運送過來,23日早上進行吊裝,晚上啟動儀式時就能夠呈現在市民面前?!爆F場布展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不僅如此,活動現場還將展出“華龍一號”模型,屆時,市民可以現場打卡,一睹大國重器的風采。
活動現場
在主會場現場,記者看到設立的六大主題展區,正在抓緊最后的布展,6個展區也雛形初具。在向“新”力量展區,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氮化鎵量子光源芯片、eVTOL全傾轉過渡飛行、氫能源市域列車將一同亮相,市民朋友將有機會近距離走近這些前沿科技成果,感受科技改變生活的力量。“我們邀請到了這些展品背后的科研團隊來到活動現場,他們將與大家面對面‘對話’,講述他們科研工作中鮮為人知的故事?!痹撠撠熑苏f。
此外,“兩彈一星”精神——科學家精神展、“科普之光”優秀科普作品及文創產品展、“發現科學之美”展覽等展區的布展工作也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23日就將完美地呈現在市民面前。屆時,市民可以通過圖片、視頻、文創等多種形式,“零距離”感受到科普的魅力。
既能看又能聊,那能體驗嗎?答案是:當然可以!
主會場設置的AI上“新”未來展區,也是含“科”量十足,多家公司將帶來有趣、好玩的科技產品,市民在現場可以和他們盡情互動。
來自科大訊飛的聲控俄羅斯方塊、AI繪夢坊等小游戲帶你了解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的功能;無人機操縱訓練系統、高仿真飛行模擬器讓你原地也能“飛”起來;AI+XR大空間沉浸式體驗劇游,深度融合虛擬與現實,體驗者將組隊與虛擬熊貓伙伴共同開啟奇幻冒險……這還不是全部!甲醇發動機、IGCAI拍照機、仿生四足機器人、魔方機器人等二十余種互動展示體驗設備裝置趣味十足,科技元素拉滿,趕緊帶上大朋友小朋友一起來“趕場”。
玩轉科普基地,三條研學線路現場推薦。其中,線路一——自然保護科普之旅,涵蓋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科普基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等等;線路二——航空航天科普之旅,可以打卡成都立巢航空博物館、成都直升機博物館等科普基地;線路三——防災減災科普之旅,涵蓋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溫江氣象科普基地等等。分門別類的研學主題,讓您將成都的科普基地“一網打盡”。
科普惠民“嗨”翻天
200余場配套活動“全城聯動”
據了解,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暨蓉城科學之夜期間,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將于5月24日、25日兩天實行免費不免票,邀請大家一起打卡“大國重器”,體驗互動有趣的科技活動。據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市民可通過官方預約系統進行預約,成功預約后,出示二維碼掃碼即可入場。
今年的科技活動周以“全域科普”為理念,除在成華區舉辦主會場活動以外,還分別在成都高新區、金牛區、郫都區、雙流區、溫江區5個區縣,設立“汽車科普嘉年華”“人人都是應急俠”“遇見科學預見未來”“萬物共生守護多樣之美”“嘿科技來了”等不同科普主題的分會場。
在分會場,不僅可以了解汽車發展歷程和汽車技術革新,還可以開展安全科普AR互動體驗、生存技能課堂互動、火災地震主題科普參觀,參與“探索生命奧秘·解碼干細胞科技”活動等。覆蓋科學、自然、應急、交通、醫療等多元領域的200余場配套活動,與市民朋友一道開啟全城聯動的“蓉城科學嘉年華”。
除此之外,科技活動周期間,全市科普基地、高??蒲性核⑵笫聵I單位等根據自身資源稟賦舉辦重點實驗室開放、博物館奇妙夜、科普基地夜間開放、科學實驗展演以及蓉城科學課堂等各類科普活動200余場次,為市民提供優質的科技體驗,解鎖周末遛娃新姿勢。
活動現場
科普惠民,科技活動周期間,多個科普基地還將免費或優惠開放。
成都三和老爺車博物館將在5月24日-5月25日期間,面向成都市民免費開放;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將在5月16日-5月30日期間免費開放、免費講解;西部視界相機博物館科普基地將在5月23日-5月29日舉辦“科技之美進社區”“相機科普敞開游”系列活動,科技活動周期間免費開放、免費講解;成都生命奧秘博物館將在5月17日-5月31日,每天提供50張免票參觀,每天晚上6點以后入館(博物館官方公眾號預約);成都市植物園、雙流浩海立方海洋館科普基地等13家科普基地將延遲到夜間8點-10點開放。
科普列車即將“發車”,快帶上大朋友小朋友,懷揣上好奇心共赴這場全民科學派對。
(成都市科技局供圖)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