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號線一期工程全線軌行區圓滿完成熱滑試驗
5月10日,隨著地鐵列車平穩駛入三官堂站站臺,成都軌道交通13號線一期工程西段軌行區凈居寺站(不含)至瓦窯灘站熱滑試驗圓滿完成,標志著全線軌行區已基本具備行車條件,線路建設進入全面聯調階段。
歷時11小時熱滑試驗圓滿完成
前期,13號線一期工程東段龍安站至凈居寺站已完成熱滑試驗。本次,熱滑試驗覆蓋西段軌行區左右線共35.28公里,包含20組道岔。為確保試驗順利進行,成都軌道建設團隊精心組織、科學施工,在較短時間內高質量完成接觸網安裝調試工作,提前對軌行區支架、管線、疏散平臺和站臺等進行檢測,確保各類設施不侵入車輛和設備限界,全面做好熱滑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5月10日8點30分,熱滑試驗正式開始。隨著總指揮指令下達,列車從三官堂站出發,對西段左、右線及渡線和存車線進行往返試驗。試驗過程中,測試人員通過對電客車受電弓與接觸網的狀態觀察,檢驗接觸網在帶電狀態下的運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確保電客車受電弓與接觸網之間的動態匹配性。經測試,電客車在低速、中速和高速行車狀態下均能安全運行,各項參數正常。5月10日晚19時40分左右,列車安全返回三官堂站,標志著13號線一期西段軌行區接觸網熱滑試驗順利完成。
“智能預配”讓熱滑更穩更準
腕臂是地鐵接觸網的關鍵支撐部件,包括平腕臂、斜腕臂等,它們相當于固定接觸線和承力索及配套零部件的“機械臂”,安裝在軌道上方,確保列車受電弓平穩取電。
“13號線一期工程創新采用了簡化結構設計的整體腕臂系統,通過簡化結構和工廠化預配,顯著提升了接觸網的施工效率和精度。”成都軌道建設公司工作人員陳道田介紹。
相對于傳統腕臂需要現場拼接多個零件,13號線一期工程采用的一體化設計將部件預先集成,減少連接點和松動風險,就像“樂高升級為整體積木”,故障率更低、穩定性更強,未來運維也更省心。更關鍵的是,這套系統通過智能預配平臺自動化生產,由軟件精準計算參數,替代人工切割組裝,誤差更小、精度更高,讓接觸網與列車受電弓的配合嚴絲合縫,保障熱滑時電力傳輸平穩可靠。
13號線一期工程是一條橫跨中心城區東西的全自動運行線路,西起瓦窯灘站,東至龍安站,全長約29公里,途經萬家灣、三圣鄉、大面等人口密集居住區,同時串聯青羊宮、杜甫草堂、華西醫院等旅游景點和重要醫療機構。線路開通后,將有效緩解成都東西向交通壓力,提升沿線居民出行效率。截至目前,成都軌道交通13號線一期全線已實現洞通、軌通、電通、熱滑,21座車站正在全力沖刺機電施工及裝飾裝修工作,機電施工已完成84%。下一步,將繼續推進車站系統聯調和綜合聯調聯試等工作,為線路開通奠定堅實基礎。